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 >

我读毛泽东诗词(我读毛泽东诗词)

发布时间:2023-06-05源自:未知 作者:admin阅读( )

四 言 诗

祭 母 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病。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遐尔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荤荤,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汝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贲。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殇。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注释】

其母,文七妹,生于1867年,湖南湘乡县人。十八岁与毛顺生结婚,生五子二女,长、次子夭亡,三子泽东、四子泽民、五子泽覃。二女早殇。后收养一女毛泽健。1919年10月5日患淋巴腺炎去世。

我读毛泽东诗词(我读毛泽东诗词)

【赏读】

毛泽东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晚上星夜赶赴韶山。母亲逝世的时候,作为孝顺的儿子没有在身边送终,是毛泽东非常痛心遗憾的事。1919年10月8日,母亲逝世后三天,毛泽东写下这篇《祭母文》。他跪在灵前,一边烧纸钱,一边哭着读了他写的《祭母文》。

毛泽东还曾满怀悲痛,撰写了两副挽联,以寄托哀思:

(其一)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其二)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和泪写就的《祭母文》及挽联,字字句句饱含着毛泽东对母亲深沉的眷恋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与遗憾。

料理完丧事,毛泽东将挽联和《祭母文》交给堂兄毛宇居保管,便离开了韶山。

毛泽东的家庭是传统的“严父慈母”式。

父亲毛顺生体格高大、魁梧、健壮,是一个勤劳节俭、善持家务、性格倔强、办事精明的农民,有些霸道和吝啬,以“算盘高手”闻名遐迩。他对毛泽东的管教非常严格。毛泽东时常进行反抗。

我读毛泽东诗词(我读毛泽东诗词)

而母亲文七妹没念过书,却勤俭聪慧,性情温和,乐善好施。每逢荒年旱月,逢年过节,她常常背着父亲送些粮米给穷苦的乡亲们。她的贤良远近闻名。

这些都对少年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从小就极具同情心。八岁时,毛泽东开始在私塾读书,有一阵子连续几天,文七妹发现儿子带的午餐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晚上回家后依旧显得很饥饿。她担心儿子得了怪病,便盘问毛泽东。原来私塾新近来了一个叫黑皮伢子的同学,他没有午餐吃,毛泽东就带午饭去和他匀着吃。文七妹听后非常欣慰。

母亲信佛。忍耐、慈悲、布施这些佛教思想在她身上有鲜活的反映。在其熏陶下,毛泽东自小也迷信神佛,还试图想办法让父亲也信起来,但没有效果。毛泽东十五岁时,曾因母亲生病许了愿,他专程到南岳衡山去“朝山进香”,每走十来步便朝南岳方向跪拜一次,直到南岳庙。

在回忆年少时光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我家分成两‘党’。一个就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于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她批评了任何公开动感情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919年下半年,毛泽东在长沙修业小学担任历史课教员,这时,毛泽东的母亲由毛泽民送来省城治病。在那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母亲坐中间,毛泽东站左边,毛泽民、毛泽覃站右边。这是后来毛泽东最喜欢的那张照片。

我读毛泽东诗词(我读毛泽东诗词)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韶山。第二天一清早就到父母坟上去扫墓。他在父母坟前深深地行了三个鞠躬礼,献了一束警卫人员临时采来的松树枝,并深情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共产党!”随后到了旧居,当看到父母生前的照片时,他仰望了很久,并感慨地说:“要是现在就好了,他们就不会死了。”是的,母亲患腮腺炎,终年五十二岁,父亲得的是急性伤寒,终年五十岁。这两种病,现在都不难治疗,但在当时,却成为了致命的病。

善良、谦和、公正和乐于助人的母亲是毛泽东心灵深处永不磨灭的记忆。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的母亲: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于人的人。他说家母正是最后的这种人。

母亲的优秀品格,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他见不得穷人流泪,动物流血;故土的父老乡亲,身旁的工作人员,均得到过他的出手相助,——令世人动容的是,共和国领袖花的不是国家的钱,而是他有限的工资或稿费。

他总是穿著带补丁的衣服和袜子,从不穿新鞋,新鞋被卫士们穿旧了,他再穿。他最爱吃的是,在火上“炕”过的辣椒,和那闻名于世的一碗“红烧肉”。一生从未有过改变。他不止一次地告诉身边的人:“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比如洗衣服,领口袖口擦擦肥皂就行了,不要到处抹,要节约。”

儿子毛岸英与刘思齐新婚。毛泽东为他们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毛泽东拿出其1945年去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黑色夹大衣,送给岸英和思齐,并风趣地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令闻者动容以至潸然泪下。

我读毛泽东诗词(我读毛泽东诗词)

居功至伟的开国元勋,生活竟然如此简朴!!

他是农民的儿子,他身上流淌着农民的血液。

命运给了毛泽东文七妹这样的母亲,而母亲也造就了毛泽东这样独特的品性。

倘若母亲泉下有知,也会为有这样的儿子欣慰和自豪。

    右侧广告A一340*250
    右侧广告B一340*300

    Copyright ©2008-2022 石柱百科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渝ICP备20230051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