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 >

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和用途(除了书写还能干嘛)

发布时间:2023-06-05源自:未知 作者:admin阅读( )

文|周冉

中国人发明纸的初衷是用于书写或印刷,对其品质的要求是洁白光滑,利于展现优美书法、方便油墨留下持久印记。令前人没有料到的是,随着造纸技术的日臻成熟,纸的成本不断下降,以“轻盈坚韧、价廉质优”胜出的纸制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你触手可及的生活用品,可能都有纸的痕迹,或者干脆就是纸做的,纸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生活材质。人类对纸的深度依赖,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古代建筑窗户都以木条拼成格子,最初糊窗采用丝绢,美观防风但价格太昂贵。随着原料种类的扩大,产地增加,唐代纸的生产成本比前代大大降低。纸价下降,成为人人皆可使用的材质,用纸糊窗成为流行。糊窗所用大部分是高丽纸,这种纸原产河北迁安,主要原料是桑皮,又称桑皮纸。纸呈白色,厚实棉性大,有韧性,因为质地类似朝鲜的皮纸而得名。

糊窗纸上刷油,可增加透光度,宋代有“桃花纸薄渍水油”的诗句。用紫芥菜加石灰搅拌,色变深,可以用来刷窗楞,皂荚泡水研成泥,可以用来粘窗纸。窗油有专门的配方,对各油料之间的比例要求严格,为的是保证其黏性、抗水性、透明性和耐久性,有时还呈现淡淡的颜色。

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和用途(除了书写还能干嘛)

故宫宁寿宫倦勤斋通景壁画,采用乾隆时期的高丽纸

后唐的冯贽在《云仙杂记》中写道:唐德宗时杨炎任中书舍人,后阁糊窗用的就是桃花纸,糊前涂上冰油,成为防水的半透明纸。唐宋时期,内府和民间都已经用纸糊窗了,白居易写过“纸窗明觉晓,布被暖知春”。明代曹钊在《格古要论》中说:读书须用明窗净几,以油纸糊窗格则明。明代宫廷内糊窗的纸名为棂纱纸,都由江西广府铅山抄造,一年连制造带运输的费用,可达十万两。

南北朝时,随着书画裱褙技术的进步,纸本书画已经可以被牢牢地固定在墙上。明代成化年间,江浙地带很多人以抄书为业,公文用纸也被无度使用,官府房屋内用书写纸糊墙的浪费现象并不少见。人们开始用纸装饰墙壁,室内装饰壁画也开始流行,这种壁画纸被染成彩色,绘以图案作为装饰,不仅供给国内,还出口到西方。故宫倦勤斋现在留存有一幅巨大的室内通景画,采用的是乾隆时期的高丽纸。这幅画在国画笔墨中融入了巴洛克艺术风格,内容既有中国古典建筑,又采用了西方绘画常用的透视效果,据说是宫廷画家郎世宁和他的学生接力完成的。

冬天糊窗防风,夏季就要人为制造风了。在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代,扇子就出现了。晋时崔豹所著的《古今注》中写“舜作五明扇”,这是记载中扇子出现的最早时间。这时的扇子可能是一张大树叶或是几片羽毛。考古学家宿白认为,高丽的折扇传自日本,宋时传入中国。南宋街头有专门的纸扇行,所售包括纸面团扇和折扇。

从明代起,纸扇成为集书法、绘画于一身的艺术品,扇面本身的工艺水准反而成为配角。纸质扇子又分为白纸扇和黑纸扇,以黑纸扇最为特殊,采用的桑皮纸纤维长、拉力强,扇面更耐用。在纸面涂上用烟煤粉和柿漆调和的涂料,使其乌黑油亮。扇面作画时不用墨,而是用金粉或银粉,小楷如蝇头万匹,狂草如游龙飞舞,流金溢彩,与水墨风格的白扇面风格迥然不同。16世纪时,中国纸扇向世界各地流传,17世纪已经成为欧洲宫廷大型活动,如加冕、庆功、舞会举办时的重要纪念品。直至今日,纸扇依然是欧洲一些国家馈赠来访客人的伴手礼。

    右侧广告A一340*250
    右侧广告B一340*300

    Copyright ©2008-2022 石柱百科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渝ICP备2023005114号-2